职业本科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新生事物,2019年开始悄然试点并稳步发展。伴随着教育强国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推进,最近一年多来,职教本科迈上规模化发展的新征程。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职业本科院校已有87所。
“今天再讨论职业本科,已经从要不要设立、为什么设立之问,变为如何推进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理事长周建松如是说。
不久前,在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的召集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本科院校代表和职业教育专家近300人齐聚贵阳,围绕“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集思广益,为实践中的职业本科画像。
坚守职业教育属性
“职本职本,先姓职再姓本,坚持职业教育规律这一点不能变。”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在发言中强调。林宇认为,职业教育的基本逻辑是从岗位到岗位,人才培养的起点是岗位需要,而应用型本科的逻辑起点是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之上再加以实践。“两者的逻辑起点不一样,把握住这个规律,很多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林宇说。
林宇认为,职业学校升本后最需要警惕的是堕入“五唯”的窠臼。“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坚持实践导向、就业导向,升入本科后,不能以规范之名,以严格要求之名,把很多需要破‘五唯’的东西,把职业教育本没有的东西捡过来。”他倡导,职业本科的发展要立足于促进本科教育多样化,“不要一味地去学习谁,职业本科的发展定型,最终还要靠我们的实践。”
人才培养定位更新
2025年3月,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明确职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端技能人才”,比高职“高技能人才”目标定位再提升了一个层次。
“职业本科要有更新的人才培养定位。要真正找准人才培养定位,需要大量细致、踏实的工作。”林宇说。正如他一再强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起点是岗位需要,“要瞄准岗位需要,解构知识能力素质,再重构课程和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能力更强
“职业本科必须有更强的人才培养能力。”林宇在发言中强调。他所指的培养能力不仅仅是硬件强,还包括各种软实力,比如师资,比如课程资源。“升本后,随着生源质量的改善,学生的需求也在提升,学校能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有没有能力开出足够的选修课程?”林宇提出问题。
受限于能力与资源,任何一所学校都无法做到人才培养对接全部产业链,即使是行业类的院校也很难实现与行业全产业链对接。“职业本科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历史、特点与条件,集中资源与力量,有针对性地耕耘几个力所能及的高端行业,针对特定领域高端产品或服务开办专业。”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授汪治介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科学定位办学面向的产业和行业,学校每个二级学院都结合深圳和大湾区的实际绘制了产业链地图,真正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
社会服务价值更高
“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在人才培养这一核心职能之外,对于社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职业本科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强调更高的社会服务价值。”林宇说。
我国从最初五路大军办高职,到独立设置高职一枝独秀,到高职学校数量、年招生规模超过普通本科,再到现在职业本科快速发展,只用了短短二十几年。“在这个速度面前我们不必惊慌,总有一些不变的规律可以把握。”林宇强调,“只要我们看清规律、坚定信心,职业本科也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既成为职业教育的骄傲,又为教育体系多样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 中国教育报记者翟帆)
文章节选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14日 第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