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前沿每月关键新闻TOP10
(10.01~10.30)
吃透关键时期的关键部署
博智研究院聚焦职教前沿
每月10条关键新闻
把握职教热点,更新职教动态
1
四川启动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价
关键词:办学评价
四川省教育厅发布《四川省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价实施方案(2025—2030年)》,计划在2030年前对全省86所高等职业学校完成一轮全面评估。《实施方案》明确,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价包括办学条件监测和教学工作评估两部分。
办学条件监测依托全国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开展,监测指标由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46个监测点组成,包含校园建设、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保障四个方面,监测结果作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方面和后续整改的重要依据。教学工作评估聚焦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等教学关键要素和创新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要素、16个二级要素和30个观测点组成,涉及教育教学全过程,旨在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适配性,提升办学能力。(来源: 《四川日报》)
2
全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现场推进会召开
关键词:职普融通
10月14日,全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现场推进会在甘肃兰州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抓住关键,不折不扣落实好县中振兴行动计划,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全面改革提质。一是加强政府统筹,提升区域基础教育支撑保障能力。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加快破解教师学科结构、能力结构矛盾。三是加强职普融通,支持各地举办一批综合高中,引导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使不同发展潜质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的教育。四是加强评价改革,持续深化中考招生改革,扭转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考核教师的片面做法。(《中国教育报》)
3
全国高档数控装备
产教融合共同体年会举行
关键词:产教融合
10月17日,由济南市科协主办,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科协与槐荫区科协共同承办的“工业母机与集成化装备制造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高档数控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年会”在山东省科技馆举办。此次研讨会不仅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做强智能制造、加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更是发挥共同体作用、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怀兰作了题为《工业母机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报告,从工业母机产业发展分析了行业人才需求,以华中数控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分享机床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技师学院校长李汉义总结了共同体2025年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了当前产教融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规划处处长王芳以《国产机床工匠人才培养与实践》为题,创新提出机床工匠人才“四化”培养理念,系统构建四大体系。在机床人才培养上,实现从依托单一专业到依托专业群培育工匠人才,从“厂校一体”培养模式,升级为与行业龙头企业“生态共育”新模式的人才培养经验。(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4
浙江省发布
《关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产教融合
为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进一步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自2025年10月20日起施行。
实施意见提出,到2030年,力争新打造2个以上国家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支持200家以上省产教融合型重点企业发展,实施10个以上重点产业产教融合“一业一策”方案,搭建“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融合体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显著提高,重点产业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全面建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引领区,产教融合对创新发展、产业升级的贡献度显著增强,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稳居全国前列。(来源:浙江省政府办公厅)
5
“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
首批数字教材出版发行
关键词:人才培养
围绕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农机装备等6个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教育部发起“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为使职业教育课堂紧跟产业一线最新技术,“培养计划”首批数字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并面向全国发行。
教材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凝聚大国工匠、技术骨干、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智慧,融入最新技术标准、产品资源和生产场景,共覆盖28个专业,将惠及1100余所职业院校、150余万学生。首批出版的数字教材包括《新能源汽车试验技术》《智能车间集成与应用》《大飞机数智化装配》《轨道车辆整车调试技术》《仓颉编程技术与应用》《智慧农场管理与运维》《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用》7个品种,目前已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免费供广大读者阅读体验。
教材内容聚焦“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以“岗位做什么,教材学什么”为思路,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按照“产业链岗位分析—能力图谱构建—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系统化路径,将500余项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标准、岗位规范和生产工艺流程脱密转化为教学内容,确保教材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同步,形成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的实践样板。教材优选具有多模态、交互式和智能化特点的优质数字资源,在界面交互性、受众易学性、信息丰富性方面取得突破,体现数字教材在直观呈现抽象原理、复杂结构以及模拟危险环境等教学场景中的独特优势。
通过搭建虚拟生产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效解决传统实训中做不了、做不好、做不到、做不实的难题。以数字教材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广泛支持车间、工坊、实验室等企业与实习实训基地现场教学,推动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真正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来源:新华网)
6
青岛市发布
《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关键词:三年行动计划
10月23日,青岛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青岛市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根据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青岛市将按照“打造职教高地,推动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定位,设定了十大工程,确保到2027年基本形成“一体两翼双引擎”(一体:职业本科为引领+高职为主体+中职为基础;两翼: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双引擎:数字化+国际化)的青岛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大众日报》)
7
2025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
考察雄安新区
关键词:产城融合
为深入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10月24日,2025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暨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第二届中方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组织全体参会代表赴雄安新区及保定重点企业长城汽车、立中集团开展实地考察。
在雄安新区,考察团先后走访了雄安规划展示中心及启动区建设现场,重点了解新区“产城融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布局。雄安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正紧密围绕“高端高新产业”定位,携手省内多所职业院校,共同打造“雄安现代产业学院集群”。该集群计划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规划建设8所特色产业学院。同时,积极引入德国职业教育先进模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并通过搭建“职教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动态匹配企业需求与院校培养,实现人才供给的精准化与高效化。
这场“走出会场、深入一线”的考察活动,让参会者跳出“会议讨论”的理论层面,真切感受到河北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协同联动的生动实践。考察期间,中德产教融合联盟与长城汽车达成了“订单培养”合作意向,与立中集团签署了“标准共建”协议,和雄安新区进行了“战略对接”。(来源:中国雄安官网)
8
46所高职院校
拟获批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关键词:职教改革
10月27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布《2025年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拟立项名单公示》。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经个人申报、学校推荐、专家评审推荐,2025年度拟立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52项,其中重大项目38项、重点项目93项、一般项目521项。据统计,此次共有126个单位的项目获得立项,其中高职院校46所,涉及项目总数达488项。其中,16所高职院校拟立项26项重大项目;33所高职院校拟立项72项重点项目。
据悉,2025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设重大、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其中,重大、重点项目应聚焦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职业本科人才培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教出海”、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一般项目可立足学校具体教育教学问题开展研究。(来源:重庆市教委官网)
9
提升职业技能 四川三年将培训150万人次以上 锁定制造业数字经济等十大领域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
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24部门联合印发的《四川省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培训将锁定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活服务业、养老托育、建筑施工及物业管理、文旅行业、安全应急等十大领域。根据《方案》,到2027年底,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更加匹配、技能培训生态更加健康多元、技能价值实现路径更加畅通,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技能人才支撑。
全省将把先进制造业技能培训指标纳入重点企业、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等评价体系,鼓励引导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鼓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打造跨企业培训中心,为链属企业和社会提供培训服务。(来源:四川日报)
10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牵头
在沪举办工业数智化产教融合国际研讨会
关键词:产教融合
10月29日,由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牵头、工业数智化应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办的“共同体产教融合国际化合作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国内多所高校代表、行业专家、企业领军人物、学术机构学者,以及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等国外院校专家共200余人齐聚,围绕共同体产教融合国际化路径与合作模式展开深度研讨。
本次研讨会以“构建国际共同体·打造数智新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国际化协同创新平台,为共同体国际化发展明确方向、凝聚共识。众多国内外高校及学术机构专家,围绕工业互联网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等议题开展专题报告,分享前沿理念与研究成果;国内部分企业代表则带来产教融合实践案例与前沿技术应用成果,为共同体国际化合作提供多元视角与实践参考。(来源:央广网)